“数字孪生”赋能城北路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发表时间:2024-04-26 09:00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的“大动脉”,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苏州市进一步提升管廊的安全管理和智慧运营水平,不断加强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管廊公司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探索管廊的数字化运维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达到了上下贯通,内外可视,数据共享,管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城市生命线上奏响一曲“安全+智慧”的交响乐。 ![]() 数字孪生管廊平台指的是在数字空间建立真实管廊的模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与管廊真实状态的实时同步。模型建成后,在管廊的日常运维中数字孪生管廊与真实管廊继续进行信息交互,通过数据整合可以监测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北路管廊已全面应用,苏州城北路管廊数字孪生管廊平台从2020年4月启动建设,2022年8月启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应用,在管廊全息展示、传感数据预测、故障维护救援分析,运维成本控制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勾勒管廊全息“影像” 数字孪生管廊平台首先要感知、建模,然后才是数据分析整合,如果没有对管廊现实实体的准确“影像”,所有的分析处理就是无源之水。苏州数字孪生管廊平台率先运用激光技术基于城北路管廊完成数字化建模,打造厘米级别的管廊数字孪生体,为管廊运行优化、人员安全、增容改造、管线入廊、设备维护等提供了空间参考和数字底座,实现管廊信息全息可视。 监测管廊实时“心跳” 通过数字孪生管廊平台,在管廊数字模型上呈现各个位置的传感器数据,就能实现管廊“心跳”的实时监测。提炼分析这些“心跳声”,系统便能够做到自动识别问题高发区域和类型,动态分配管廊运维资源,实现管廊运行体征诊断预测,各类事件响应与联动处置时间由原有的30-40分钟缩短到5分钟以内。在系统应用后,还能将传统72人值班的人员配置减少至30人,实现“少人值守、精益维检”。 提高管廊设施“免疫力” 数字孪生管廊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降低设备故障率,使管廊设备的完好率显著提升;为应对管廊有限空间下的各类事故,此系统还根据灾害特点的快速推演相应数学模型,对事故发展趋势与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分析,自动生成疏散路径和救援路线;同时建立多方协同、资讯汇集和资源调度的会商平台,为应急指挥提供支持,有效提升管廊应急管理效能。 优化管廊“膳食结构” 城北路管廊因地制宜采取绿色高效运营模式,针对廊内重点设备,通过平台设定碳排放指标,进行实时能耗监测与智能分析,实现了再节能。基于管廊运维的数据和管廊的数字孪生体,再次优化改进设备设施布局,在满足运维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备,形成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运行维护策略,提质增效节约投资。 |